戴小文
戴小文

阅读:105

主持科研项目

研究方向:低碳经济、反贫困、循证实践

个人简历

教育状况 

     2000年09月—2004年06月:西南财经大学  金融学院  金融学

     2007年09月—2009年03月:西南财经大学  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 区域经济学

     2010年09月—2013年12月:西南财经大学  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 人口、资源与环境经济学

工作经历  

     2004 08-2007 06  西藏大学   经济与管理学院  助教

     2014 01-    四川农业大学   管理学院   副研究员

     2015 07-    四川农业大学   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流动站  博士后研究人员

著作(教材)论文

专著:

戴小文. 中国低碳城市建设[M]. 成都: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,2016

论文:

1. 戴小文. 城市化进程与碳排放关系研究[J]. 北方经济, 2012, (10)

2. 戴小文. 加快发展低碳经济,经济日报(理论版),2013-06-12(14).第一作者.

3. 戴小文. 中国隐含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[J]. 财经科学, 2013,(2):101-109

4. 戴小文. 中国农业隐含碳排放核算与分析——兼与一般碳排放核算方法的对比[J]. 财经科学, 2014, (12): 127-137

5. 戴小文,漆雁斌,陈文宽.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大数据分析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研究[J].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5, 42(02): 70-77

6. 戴小文,何艳秋,钟秋波. 基于Kaya恒等式扩展的中国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[J].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, 2015, 32(04):751-759

7. 戴小文,漆雁斌,唐宏. 1990-2010年中国农业隐含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研究[J]. 资源科学, 2015, 37(08):1668-1676

8. 戴小文,何艳秋,钟秋波. 中国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研究——基于Kaya恒等扩展与LMDI指数分解方法[J].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, 2015, 23(11):1445-1454

9. 戴小文,唐宏,朱琳. 城市雾霾治理实证研究研究[J]. 财经科学, 2016, (02):123-132

10. 戴小文,曾维忠,庄天慧. 循证实践:一种新的精准扶贫机制与方法学探讨[J].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6,43(3):131-137

11. 戴小文,曾维忠,庄天慧. 循证实践框架下的精准扶贫:一种方法论的探讨[J]. 农村经济,2017,(1):

12. 戴小文,曾维忠,庄天慧. 循证实践框架下的精准扶贫探索:研究者定位与职责[J]. 贵州社会科学,2017,(1):145-152

13. 周葵,戴小文.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碳排放量关系的实证研究,中国人口•资源与环境,2013,23(4):41-48

14. 朱琳,戴小文. 低碳文化的传播要素与传播路径分析[J]. 新闻知识,2014,(8):26-28

15. 何艳秋,戴小文. 中国碳排放国际转移的行业敏感性分析[J].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,2016,33(2):187-194

16. 刘炎周,孙冲博,戴小文. 东西部综合发展效率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——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[J]. 现代商业,(29):69-73

17. 谭远发,万程成,周葵,戴小文. 我国在业人口的主观幸福感及幸福工作寿命研究[J].中国劳动,2016,(2):21-25

18. 朱琳,万远英,戴小文. 大数据时代的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研究[J]. 长白学刊,2017,(1):145-152

 科研项目
1. 2014.06:四川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心,四川农村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产业化路径研究,SCXF201404

2. 2014.06:四川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,农业碳排放效率与新型农村产业低碳化发展研究,XHJJ-1424

3. 2014.09:四川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项目,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农村养老产业发展研究,CR1415

4. 2015.02: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,信息化与绿色农业对接机制及绿色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研究,2015ZR0216

5. 2015.06: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,经济新常态下成都市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机制研究,2015R17

6. 2015.09:共青团四川省委“更多关爱•更好未来”关爱留守学生暨未成年人保护公益项目:农村隔代留守及单亲留守中小学生的分类心理辅导机制研究——以雅安市石棉县新棉镇为例

7. 2016.03:四川省教育厅课题,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四川三农基础数据平台构建及应用研究, 2015ZR0216

8. 2016.04:博士59批面上资助,中国区域间农业隐含碳减排补偿机制与低碳发展路径研究,博士后编号159921

9. 2016.06:国家社科基金(青年项目),中国区域间农业隐含碳排放补偿机制与减排路径研究,16CJL035

10. 2016.11:成都市科技厅软科学项目,经济新常态下成都创新驱动型现代低碳农业发展研究,2015-RK00-00179-ZF

11.2017.12:博士后基金四川省特别资助项目,农产品跨区域流通隐含碳补偿机制研究.

教学工作

      农林经济管理博士研究生课程:《环境经济学》(英语)

     农林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:《区域经济学》

     MPA硕士研究生课程:《公共政策分析》

奖励及其它

      成都市民低碳教育的实践路径探讨,成都社科联,2016.03,成都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3-062-2)